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
EI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简称EI,1884年创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每年摘录世界工程技术期刊约3000种,还有会议文献、图书、技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等,报道文摘约15万条,内容包括全部工程学科和工程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出版形式有印刷本、缩微胶卷、计算机磁带和CD-ROM光盘。文摘按标题词字顺编排,年刊配有著者、著者工作机构和主题等3种索引,以及引用出版物目录和会议目录;月刊只配有著者和主题这2种索引。另外,单独出版《工程标题词表》、《工程出版物目录》和多种专题文摘。主要特点是摘录质量较高,文摘直接按字顺排列,索引简便实用。
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1997 年,ISI推出了SCI 的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其信息资料更加翔实,收录期刊更多,同时该系统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检索功能更加强大,更新更加及时。
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综合SCI刊物的各个指标,可以看出一篇SCI论文的学术价值及影响力 !
经有关部门调查指出,SCI选刊依据主要有三方面:编辑质量、引文指标和*评审,其中引文指标为客观。经统计1995年 SCI收录我国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比率)都不足0.4,平均不足0.2 3,而同年SCI收录的3 4 0 0多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约为1左右,其中影响因子高者达到48.9,可见我国期刊的引文指标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之大,这恐怕是影响我国期刊入选 SCI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现实如何提高投稿入选率,我们觉得应从两方面引起注意:一、力争向国外投稿。SCI选刊情况虽在不断变化,但它仍有自己的核心圈刊物。据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发表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SCI收录我国论文期刊种数虽减少,但排位却由15升至14名。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论文进入SCISEARCH的期刊数量增多了。从进入SCI核心圈的8200篇论文看,有 91%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只有9%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据*分析,几年内国内期刊入选种数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因此,论文外投越多,入选机率越大。二、注意论文的质量和规范化。据中信所信息分析中心1993年调查结果指出:提高入选率关键在于论文内容和学术水平是否能引起对方足够的重视。此外,SCI非常注意论文格式的标准化程度,例如:题目、作者、机构名称等是否清晰,参考文献著录的是否齐全(包括:参考文献的作者、论文题目、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及发表的年、卷、期、页、号等)。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被他人选择这一事实,但经过不懈努力主宰命运的仍将是我们自己。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
很多985、211早就要求必须有几篇SCI才能毕业了,这个硬性指标已经有好多年了。SCI里面也分三六九等的,如果是在SCI一区发表一篇,就可以评副教授职称了,今年哈工程到985学校招聘老师,不看出身看能力,只要博士是985毕业的,有一篇SCI一区的论文,就可以到哈工程任老师,一年之内聘为副教授!你说SCI是什么水平。